107.09.08蘇正仁分享巴大觀點
如果貿易戰沒全面爆發的話。仁寶今年eps 約2.5元,若保守預測聯強 eps 4元是低標。
各位一定覺得納悶,聯強營運明明表現不錯。為何市場不青睞?難道他們都瞎了眼嗎?我只能說大家對數據的解讀不同,尤其跟大戶看事情角度不同罷了,只能等它們回心轉意。因為人家錢比你多可以改變股價趨勢。
而為何外資不斷倒貨,其實關鍵在第三波 2000億美元關稅。前面兩波關稅,台灣受創不嚴重。以下就先前的新聞分析觀察: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仁寶:想到就頭痛
據了解,仁寶目前確實有一項筆電的擴充基座(docking station)在課稅名單上,但這項產品單價低、產量小,因此還沒有採取積極動作。
仁寶主力產品是筆電,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表示,關鍵是供應鏈,若真的要出走,光是移動一個廠還好,但整個供應鏈移動才是問題,即使他近來去菲律賓場勘,考慮設廠,但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,只好「大家等著看」。
此外,陳瑞聰也坦言,以筆電來說,光是將後段套件從中國移回台灣平鎮生產,一台筆電就會增加3%製造費用,因此他想到就很頭痛。
萬一成真,台商就算搬廠。也要時間及產線費用大增,對獲利絕對影響很大。
廣達:正在可行性分析
廣達:轉化海外產品線
代Apple工MacBook與 Watch的廣達,由於筆電的生產基地也在大陸,也很難避免受衝擊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說,目前還在做可行性分析,還沒有任何結論,但會盡快討論出結果,畢竟製造廠不是那麼快可搬動的,人事品質都要考慮。
廣達也是蘋果及臉書等雲端伺服器的主力代工廠,但由於雲端伺服器是在美國製造,可避開中美貿易戰波及。海外據點,林百里表示,在美國加州和田納西州都有NB和雲端裝配的工作、德國也有,海外產能增加沒有問題。
即使大多數的代工廠認為,第三波貿易戰不會真的發生,但也紛紛私下開啟緊急會議,拿起海外版圖沙盤推演,畢竟一旦真的發生,台資陸廠的代工廠們不得不買單,只能說「城門失火、池魚遭殃」。
和碩:準備長期抗戰
代工二哥和碩也開始備戰,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於今年3月下旬透露,將以美國及墨西哥的維修廠作為主要應變的基地,光是美國廠產線可容納幾千人,隨時可因應短期三個月到一年的需求,不排除將人力從2000人擴編到3000人。
和碩執行長廖賜政更於日前法說會中指出,已啟動因應機制,會將生產基地分散到墨西哥、捷克、東南亞,甚至回台灣廠等地。廖賜政坦言,短期衝擊一定會有,會進一步把設備和基礎設施(infrastructure)等架構好,為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。由於和碩先前表示規劃在印度擴廠,也讓外界聯想,和碩是否可能把印度作為分散風險的基地之一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觀點分析
貿易戰全面開打會對企業有一段陣痛期。你如果是這些公司的股東,不可能沒事。但就事論事:中國經濟若崩盤,台灣不可能沒事。兩岸交流這麼密切,一下硬切割,絕對都受傷。
真的發生股災,巴大也只能當個勇敢的台灣人抱牢股票。跟上次2008年一樣。
雖然殘酷,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。關鍵在於自己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投資,再決定抱股?或留存現金?